新闻中心
News
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资讯 返回

为什么电解电容会随着使用时间容量下降?

电解电容容量随使用时间下降,主要源于其内部结构与材料的物理、化学变化,这些变化会逐渐削弱其存储电荷的能力。以下是具体原因及解释:




1. 电解液挥发或干涸


结构基础:电解电容的核心是电解液(如硼酸盐、铵盐等水溶液或有机溶剂),它通过电化学反应在阳极氧化膜(如铝氧化铝)上形成极薄的绝缘层,同时作为阴极参与电荷存储。


挥发机制:电解液中的溶剂(如水或有机溶剂)会因高温、高电压或长期使用逐渐挥发,导致电解液浓度升高、粘度增加,甚至完全干涸。


影响:电解液减少会直接减少参与电荷传输的离子数量,同时可能破坏氧化膜的完整性,导致容量下降和等效串联电阻(ESR)升高。


2. 氧化膜劣化


氧化膜作用:阳极金属(如铝)表面通过电化学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(如Al₂O₃),其厚度和均匀性直接影响电容容量(容量与氧化膜面积成正比,与厚度成反比)。

劣化原因


电化学腐蚀:长期施加电压或过压时,氧化膜可能被局部击穿,形成微小缺陷,导致漏电流增加和容量衰减。


热应力:高温会加速氧化膜的分解或重组,使其厚度增加或结构疏松,从而降低容量。


机械应力:反复充放电或振动可能导致氧化膜与金属基底分离,形成局部脱层。


3. 阴极材料损耗


阴极结构:传统电解电容的阴极是电解液本身,而现代铝电解电容可能使用导电聚合物(如PEDOT)或碳糊作为阴极材料。


损耗机制


电解液阴极:电解液挥发或分解会直接减少阴极有效面积,降低容量。


导电聚合物阴极:长期高温或过流可能导致聚合物降解,导电性下降,进而影响容量。


4. 密封失效


密封作用:电解电容通常通过橡胶塞或金属外壳密封,防止电解液泄漏和外界湿气侵入。


失效后果


泄漏:密封不良会导致电解液缓慢流失,容量下降。


吸湿:湿气进入电容内部可能引发电化学腐蚀,加速氧化膜劣化。


5. 使用条件加速老化


高温:温度每升高10℃,电解电容寿命约减半。高温会加速电解液挥发、氧化膜分解和阴极材料损耗。


高电压:长期过压使用会加剧氧化膜击穿和漏电流,导致容量快速衰减。


频繁充放电:大电流充放电会产生机械应力和热应力,加速内部结构损伤。


6. 制造工艺缺陷


氧化膜质量:若氧化膜生长不均匀或存在缺陷,初始容量可能偏低,且在使用中更容易劣化。


电解液纯度:杂质可能引发副反应,加速电解液分解或氧化膜腐蚀。

推荐新闻
推荐产品